从米面粮油到潮玩盲盒
银行的“获客密码”究竟是什么
2025年06月10日
字数:2335
在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长河中,揽储方式如同风向标,深刻映照出不同时代的经济特征与客群需求变迁。从20世纪90年代的利率竞争,到2010年后的米面粮油“礼品大战”,再到2025年借LABUBU盒吸引年轻人,银行揽储手段持续革新。在营销热潮背后,如何跳出“礼品竞赛”,以服务创新实现长效获客,正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。
当LABUBU盲盒在二手市场被炒至数千元、成为年轻人的“社交货币”时,平安银行部分分行推出“平安好邻居”新开户回馈活动,即存入资金有机会获得LABUBU引发关注。狂热之下,有储户为盲盒开户;更有其他机构客户经理为挽留500万元存款急寻LABUBU购买渠道。
LABUBU的“风”吹到了银行
2025年,泡泡玛特的LABUBU系列盲盒成为大受欢迎的潮玩单品。5月起,这个有着独特精灵气质的IP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抢购热潮,线上商城更是一开售就被秒空,长期处于“一盒难求”的状态。
就在LABUBU热潮席卷之际,银行也捕捉到这一机会。近日,平安银行西安地区的多家分支机构推出了“存款送LABU⁃BU盲盒”的活动,活动一经推出,在社交平台上炸了锅。“存钱就能拿一个正品LABU⁃BU盲盒,这波羊毛必须薅!”“终于有一个能让我心动的银行活动了,为了LABUBU,开户走起!”不少年轻人兴趣满满。
平安银行西安地区一家分行工作人员介绍,客户办理储蓄卡与信用卡组合,可获赠可乐联名款LABUBU+坐坐(二代)LABUBU,或一个3.0版LABUBU;单独办理储蓄卡,则能得到一个坐坐或可乐系列LABUBU。
除西安外,河北、辽宁、重庆、湖北等地的平安银行分支机构也同步开展了类似活动,在社交媒体上,不少年轻人纷纷晒出“战利品”,也引发了更多网友对当地是否有同款活动的询问。对此,平安银行表示,目前该行部分分行已推出“平安好邻居”新开户回馈活动,参与即有机会获得LABU⁃BU。本次活动是针对年轻潮流客群,探索“金融+国潮文化”的一次创新尝试,为客户打造有趣有价值的金融服务体系。
在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看来,这种营销方式在短期内能有效吸引年轻客群,通过潮玩IP精准触达并降低获客成本,但其实际推动金融服务生态构建的作用有限。该策略仍停留在“存款赠礼”的传统模式,缺乏与信贷、支付等业务的深度联动,且属地化、碎片化特征明显,难以形成持久黏性。吸引的潮玩爱好者多为短期投机客群,与银行长期经营目标错配,且可能诱发“存款搬家”等行为。
揽储手段进阶史
存款是商业银行的立行根本,也因此,揽储任务往往是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。
20世纪90年代,银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,彼时,市场环境相对单一,金融产品种类屈指可数,利率与网点便成为银行揽储竞争的两大核心重点,在政策框架允许的范围内,银行纷纷通过适度上浮存款利率,直接提升储户的利息收益。通过“跑马圈地”模式,广泛铺设线下网点,银行得以扩大服务半径,实现存款规模的稳步扩张。
随着经济环境的动态变化与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,2010年之后,更为多元化、创新性的揽储策略出现,结构性存款、大额存单等特色存款产品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,为储户提供了获取更高收益的可能性。在营销方式上,“存款送实物”的礼品促销模式应运而生,银行开始用米面粮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,以及电饭煲、电动车等实用家电作为吸引储户的手段。“存款送米面油,几乎成了部分银行揽储吸引客户的标配”。然而,这种粗放式的营销方式很快暴露出弊端,为了吸引更多储户,银行不得不提高礼品的价值和数量,反而导致揽储成本不断上升,最终被监管叫停。
此后,一些银行采取策略转换,例如将新开客户、存款金额转化为客户积分,这些积分可在银行指定的积分商城中兑换各类商品,也有银行与线上商城合作,客户积分能直接用于抵扣消费金额;亦有银行联合手机厂商推出存款“0元购”手机等活动。
其间,存款利率无序“价格战”也曾引发监管的多次喊停,例如2019年12月底,监管要求银行停止办理关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“靠档计息”的相关业务,并逐步压缩该类业务存量;2024年《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》出台,银行告别“贴息揽储”。
对于银行揽储手段的不断“进化”,业内人士表示,近年来,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,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多次下调,带动贷款利率下行,压缩了银行的资产端收益空间;另一方面,理财、基金等资管产品分流,导致银行揽储压力加剧。在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看来,表面上看,银行花式揽储是存款利率下调导致传统揽储手段失效的结果,但更深层次原因在于银行面临来自基金、理财、保险等多元金融产品的分流压力,存款市场从“卖方市场”转向“买方市场”。也从侧面说明,多数银行的基础金融产品同质化程度高,难以通过产品本身的差异吸引客户。
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
从米面粮油到LABUBU盲盒的背后是储蓄人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,“80后”“90后”逐渐成为储蓄主力,他们对热门影视、游戏、潮玩等IP的兴趣度和追捧度也更加热情和直接,相关营销活动也正是瞄准了年轻一代乐于为兴趣、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特性。
然而,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,创新亦要与合规同行,在揽储活动中,应避免出现礼品价值超标或变相高息揽储等违规行为,从源头上杜绝违规风险,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秩序。
“溢价揽储可能引发行业跟风,导致银行间开展‘礼品军备竞赛’,抬高揽储成本,压缩利润空间。”王蓬博强调,下一步,银行应做好有效触达,真正和用户产生互动和亲密联系,构建“场景化金融服务+科技化体验+价值观共鸣”的综合生态,才能真正挖掘年轻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价值。
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,根据相关规定,银行在吸收存款时不得采取赠送礼物等不正当营销手段。银行应通过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完善的服务来吸引客户、留住客户。例如,可以通过代发工资业务、建设高效结算网络和服务体系等方式来沉淀资金。通过这些合规、可持续的方式提升存款竞争力,而非依靠送米送油、贴息或送礼品等非正常手段来扩大新客群体以及存款规模。 宋亦桐
当LABUBU盲盒在二手市场被炒至数千元、成为年轻人的“社交货币”时,平安银行部分分行推出“平安好邻居”新开户回馈活动,即存入资金有机会获得LABUBU引发关注。狂热之下,有储户为盲盒开户;更有其他机构客户经理为挽留500万元存款急寻LABUBU购买渠道。
LABUBU的“风”吹到了银行
2025年,泡泡玛特的LABUBU系列盲盒成为大受欢迎的潮玩单品。5月起,这个有着独特精灵气质的IP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抢购热潮,线上商城更是一开售就被秒空,长期处于“一盒难求”的状态。
就在LABUBU热潮席卷之际,银行也捕捉到这一机会。近日,平安银行西安地区的多家分支机构推出了“存款送LABU⁃BU盲盒”的活动,活动一经推出,在社交平台上炸了锅。“存钱就能拿一个正品LABU⁃BU盲盒,这波羊毛必须薅!”“终于有一个能让我心动的银行活动了,为了LABUBU,开户走起!”不少年轻人兴趣满满。
平安银行西安地区一家分行工作人员介绍,客户办理储蓄卡与信用卡组合,可获赠可乐联名款LABUBU+坐坐(二代)LABUBU,或一个3.0版LABUBU;单独办理储蓄卡,则能得到一个坐坐或可乐系列LABUBU。
除西安外,河北、辽宁、重庆、湖北等地的平安银行分支机构也同步开展了类似活动,在社交媒体上,不少年轻人纷纷晒出“战利品”,也引发了更多网友对当地是否有同款活动的询问。对此,平安银行表示,目前该行部分分行已推出“平安好邻居”新开户回馈活动,参与即有机会获得LABU⁃BU。本次活动是针对年轻潮流客群,探索“金融+国潮文化”的一次创新尝试,为客户打造有趣有价值的金融服务体系。
在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看来,这种营销方式在短期内能有效吸引年轻客群,通过潮玩IP精准触达并降低获客成本,但其实际推动金融服务生态构建的作用有限。该策略仍停留在“存款赠礼”的传统模式,缺乏与信贷、支付等业务的深度联动,且属地化、碎片化特征明显,难以形成持久黏性。吸引的潮玩爱好者多为短期投机客群,与银行长期经营目标错配,且可能诱发“存款搬家”等行为。
揽储手段进阶史
存款是商业银行的立行根本,也因此,揽储任务往往是各家银行的必争之地。
20世纪90年代,银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,彼时,市场环境相对单一,金融产品种类屈指可数,利率与网点便成为银行揽储竞争的两大核心重点,在政策框架允许的范围内,银行纷纷通过适度上浮存款利率,直接提升储户的利息收益。通过“跑马圈地”模式,广泛铺设线下网点,银行得以扩大服务半径,实现存款规模的稳步扩张。
随着经济环境的动态变化与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,2010年之后,更为多元化、创新性的揽储策略出现,结构性存款、大额存单等特色存款产品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,为储户提供了获取更高收益的可能性。在营销方式上,“存款送实物”的礼品促销模式应运而生,银行开始用米面粮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,以及电饭煲、电动车等实用家电作为吸引储户的手段。“存款送米面油,几乎成了部分银行揽储吸引客户的标配”。然而,这种粗放式的营销方式很快暴露出弊端,为了吸引更多储户,银行不得不提高礼品的价值和数量,反而导致揽储成本不断上升,最终被监管叫停。
此后,一些银行采取策略转换,例如将新开客户、存款金额转化为客户积分,这些积分可在银行指定的积分商城中兑换各类商品,也有银行与线上商城合作,客户积分能直接用于抵扣消费金额;亦有银行联合手机厂商推出存款“0元购”手机等活动。
其间,存款利率无序“价格战”也曾引发监管的多次喊停,例如2019年12月底,监管要求银行停止办理关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“靠档计息”的相关业务,并逐步压缩该类业务存量;2024年《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》出台,银行告别“贴息揽储”。
对于银行揽储手段的不断“进化”,业内人士表示,近年来,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,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多次下调,带动贷款利率下行,压缩了银行的资产端收益空间;另一方面,理财、基金等资管产品分流,导致银行揽储压力加剧。在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看来,表面上看,银行花式揽储是存款利率下调导致传统揽储手段失效的结果,但更深层次原因在于银行面临来自基金、理财、保险等多元金融产品的分流压力,存款市场从“卖方市场”转向“买方市场”。也从侧面说明,多数银行的基础金融产品同质化程度高,难以通过产品本身的差异吸引客户。
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
从米面粮油到LABUBU盲盒的背后是储蓄人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,“80后”“90后”逐渐成为储蓄主力,他们对热门影视、游戏、潮玩等IP的兴趣度和追捧度也更加热情和直接,相关营销活动也正是瞄准了年轻一代乐于为兴趣、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特性。
然而,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,创新亦要与合规同行,在揽储活动中,应避免出现礼品价值超标或变相高息揽储等违规行为,从源头上杜绝违规风险,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秩序。
“溢价揽储可能引发行业跟风,导致银行间开展‘礼品军备竞赛’,抬高揽储成本,压缩利润空间。”王蓬博强调,下一步,银行应做好有效触达,真正和用户产生互动和亲密联系,构建“场景化金融服务+科技化体验+价值观共鸣”的综合生态,才能真正挖掘年轻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价值。
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,根据相关规定,银行在吸收存款时不得采取赠送礼物等不正当营销手段。银行应通过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完善的服务来吸引客户、留住客户。例如,可以通过代发工资业务、建设高效结算网络和服务体系等方式来沉淀资金。通过这些合规、可持续的方式提升存款竞争力,而非依靠送米送油、贴息或送礼品等非正常手段来扩大新客群体以及存款规模。 宋亦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