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股年内首个IPO来了
2025年03月13日
字数:2227
本报综合报道 沪深交易所今年首个IPO出炉。
3月11日,傲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傲拓科技”)科创板IPO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,这是今年沪深交易所受理的首单IPO。据悉,傲拓科技拟募资7.79亿元。
那么,作为沪深交易所今年首个IPO出炉,有何特点?今年IPO市场有何利好政策?
沪深交易所今年首个IPO出炉
公开资料显示,该发行人是一家专注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(PLC)研发、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规模近7000万元。
招股说明书显示,傲拓科技成立至今近二十年一直从事PLC的国产化研究工作,目前已开发形成NA通用系列和NJ自主可控系列两大产品系列,实现软硬件自主可控,元器件国产化率最高可达100%。
招股书披露,傲拓科技本次IPO拟募集资金77937.34万元,将投向“傲拓科技产研一体化中心项目”“本地化技术服务中心建设项目”和“补充流动资金”。
傲拓科技表示,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围绕公司主营业务投向科技创新领域,将在产能扩张、研发能力提升、产业化推广和流动资金支持四个方面助力公司未来经营战略的实现。
其产品应用于水利水电、石油石化、船舶、轨道交通、国防、市政、冶金等领域,逐步打破国际品牌在我国中大型PLC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,在工业控制系统核心控制器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化突破,并在多个重点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。
业绩表现方面,2021年至2023年期间傲拓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.14亿元、1.42亿元、1.97亿元;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依次为2510.55万元、3504.17万元、6867.50万元。傲拓科技表示,公司符合科创板第一套上市标准。
根据上交所官网,傲拓科技IPO项目计划在科创板上市,拟募集资金7.79亿元。中介机构阵容分别为华泰联合、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(特殊普通合伙)、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。
此前,傲拓科技于2015年12月11日挂牌新三板,并于2020年终止挂牌。终止挂牌后,该公司于2023年12月启动了A股IPO辅导,截至今年3月11日,上交所正式受理傲拓科技的科创板IPO申请,耗时约为14个月。
研发投入方面,招股书显示,傲拓科技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覆盖率达100%,接近一半研发人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,核心成员主要来自清华大学、东南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南京理工大学、河海大学等重点高等院校,由多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师领军带队,核心技术成员人均具备约十年的科研及从业经历。
截至报告期末,傲拓科技及其子公司已取得相应证书的专利权共68项,其中发明专利33项、实用新型29项、外观设计6项。
近年来,傲拓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,由2021年的1034.55万元增至2023年的2117.29万元。该公司在招股书中称,其近三年研发投入平均占比超10%。
据悉,上述项目是沪深交易所今年以来受理的第一单IPO项目。此次项目受到市场关注,主要因为近年来沪深交易所受理IPO家数较少。IPO政策支持不断
2024年全年数据显示,沪深交易所仅受理11家IPO,数量较上一年度出现大幅下滑。截至目前,沪深北交易所今年已有18单IPO完成上市,募资总额111.38亿元。其中上证主板3家,创业板7家,深证主板2家,科创板4家,北交所2家。今年上市的18家公司上市首日收盘涨幅均实现翻倍,平均涨幅达234%。
今年以来DeepSeek、宇树科技的爆火,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潜力与实力。证监会及交易所频频发声,将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。
尽管去年IPO市场规模经历了大幅收缩,但今年的IPO市场仍然值得期待。截至目前,证监会或相关交易所已多次表态,计划增强对民营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,其中也包括对未盈利企业的支持。
2月,证监会党委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,会议提出要“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,加快培育耐心资本,吸引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”。
随着时间进入3月,全国两会召开期间,“科技创新”成为两会代表热议的关键词。证监会也明确表示,将在资本市场方面给予科技创新企业大力支持。
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的指导意见》(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就如何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制定顶层设计。股权市场方面,提出要持续提升多层次股权市场的“包容性”,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开辟上市融资、并购重组的快速通道。
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称,将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。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,聚焦科技创新活跃、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,用好“绿色通道”、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,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,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。
他指出,科技创新是探索未知的过程,既孕育新的动能,也伴随着风险。科技企业往往经营业绩不确定性大、转盈利周期长,成功的可能有爆发式增长甚至指数级增长,失败的也可能要付出巨大代价,这是市场规律,也是创新规律。吴清强调,希望市场各方全面客观冷静看待科技企业成长中的风险,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有效管理风险、获取收益。对于未盈利企业上市等,希望各个方面给予更多包容和理解。
就在3月11日当天,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,学习全国两会精神。其中提到“增强制度包容性、适应性,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,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,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,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。”
在深市方面,全国人大代表、深交所理事长沙雁也在近日表示,深交所将以深化创业板改革为牵引,优化发行上市、并购重组和市场定价机制,落实科技型优质创新企业“绿色通道”机制,用好创业板第二套、第三套标准,促进市场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集聚。
3月11日,傲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傲拓科技”)科创板IPO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,这是今年沪深交易所受理的首单IPO。据悉,傲拓科技拟募资7.79亿元。
那么,作为沪深交易所今年首个IPO出炉,有何特点?今年IPO市场有何利好政策?
沪深交易所今年首个IPO出炉
公开资料显示,该发行人是一家专注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(PLC)研发、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规模近7000万元。
招股说明书显示,傲拓科技成立至今近二十年一直从事PLC的国产化研究工作,目前已开发形成NA通用系列和NJ自主可控系列两大产品系列,实现软硬件自主可控,元器件国产化率最高可达100%。
招股书披露,傲拓科技本次IPO拟募集资金77937.34万元,将投向“傲拓科技产研一体化中心项目”“本地化技术服务中心建设项目”和“补充流动资金”。
傲拓科技表示,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围绕公司主营业务投向科技创新领域,将在产能扩张、研发能力提升、产业化推广和流动资金支持四个方面助力公司未来经营战略的实现。
其产品应用于水利水电、石油石化、船舶、轨道交通、国防、市政、冶金等领域,逐步打破国际品牌在我国中大型PLC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,在工业控制系统核心控制器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化突破,并在多个重点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。
业绩表现方面,2021年至2023年期间傲拓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.14亿元、1.42亿元、1.97亿元;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依次为2510.55万元、3504.17万元、6867.50万元。傲拓科技表示,公司符合科创板第一套上市标准。
根据上交所官网,傲拓科技IPO项目计划在科创板上市,拟募集资金7.79亿元。中介机构阵容分别为华泰联合、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(特殊普通合伙)、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。
此前,傲拓科技于2015年12月11日挂牌新三板,并于2020年终止挂牌。终止挂牌后,该公司于2023年12月启动了A股IPO辅导,截至今年3月11日,上交所正式受理傲拓科技的科创板IPO申请,耗时约为14个月。
研发投入方面,招股书显示,傲拓科技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覆盖率达100%,接近一半研发人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,核心成员主要来自清华大学、东南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南京理工大学、河海大学等重点高等院校,由多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师领军带队,核心技术成员人均具备约十年的科研及从业经历。
截至报告期末,傲拓科技及其子公司已取得相应证书的专利权共68项,其中发明专利33项、实用新型29项、外观设计6项。
近年来,傲拓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,由2021年的1034.55万元增至2023年的2117.29万元。该公司在招股书中称,其近三年研发投入平均占比超10%。
据悉,上述项目是沪深交易所今年以来受理的第一单IPO项目。此次项目受到市场关注,主要因为近年来沪深交易所受理IPO家数较少。IPO政策支持不断
2024年全年数据显示,沪深交易所仅受理11家IPO,数量较上一年度出现大幅下滑。截至目前,沪深北交易所今年已有18单IPO完成上市,募资总额111.38亿元。其中上证主板3家,创业板7家,深证主板2家,科创板4家,北交所2家。今年上市的18家公司上市首日收盘涨幅均实现翻倍,平均涨幅达234%。
今年以来DeepSeek、宇树科技的爆火,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潜力与实力。证监会及交易所频频发声,将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。
尽管去年IPO市场规模经历了大幅收缩,但今年的IPO市场仍然值得期待。截至目前,证监会或相关交易所已多次表态,计划增强对民营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,其中也包括对未盈利企业的支持。
2月,证监会党委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,会议提出要“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,加快培育耐心资本,吸引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”。
随着时间进入3月,全国两会召开期间,“科技创新”成为两会代表热议的关键词。证监会也明确表示,将在资本市场方面给予科技创新企业大力支持。
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的指导意见》(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就如何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制定顶层设计。股权市场方面,提出要持续提升多层次股权市场的“包容性”,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开辟上市融资、并购重组的快速通道。
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称,将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。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,聚焦科技创新活跃、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,用好“绿色通道”、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,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,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。
他指出,科技创新是探索未知的过程,既孕育新的动能,也伴随着风险。科技企业往往经营业绩不确定性大、转盈利周期长,成功的可能有爆发式增长甚至指数级增长,失败的也可能要付出巨大代价,这是市场规律,也是创新规律。吴清强调,希望市场各方全面客观冷静看待科技企业成长中的风险,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有效管理风险、获取收益。对于未盈利企业上市等,希望各个方面给予更多包容和理解。
就在3月11日当天,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,学习全国两会精神。其中提到“增强制度包容性、适应性,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,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,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,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。”
在深市方面,全国人大代表、深交所理事长沙雁也在近日表示,深交所将以深化创业板改革为牵引,优化发行上市、并购重组和市场定价机制,落实科技型优质创新企业“绿色通道”机制,用好创业板第二套、第三套标准,促进市场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集聚。